首页/
2024年3月17日下午,国际制革委员会(ICT)在香港召开执委会,中国、中国台湾、意大利、英国、西班牙、巴西、美国、希腊及欧盟制革委员会的代表参加会议。会议重点通报了欧盟零毁林法案,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以及欧盟提出的六价铬、双酚、戊二醛、杀虫剂等化学物质的限制等规定及相关工作进展。会上重点讨论了今年年底开始强制执行的零毁林法案。《欧盟零毁林法案》(EUDR)由欧盟委员会于2021年提出,要求任何个人或企业不能在欧盟市场销售或者对欧盟出口涉及森林砍伐的产品,法案还要求经营者必须确保其规定范围内的产品和商品按照生产国的有关立法进行生产,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将面临罚款、没收等一系列惩罚措施。法案于2023年6月30日生效,将于2024年12月30日强制执行。法案涉及皮革行业,据了解,法案涉及的皮革行业的产品,仅包括生牛皮、牛半成品革和牛成品革,牛皮之外的其他原料皮以及所有皮革制作的皮鞋、皮革服装等制成品暂未包括在内。该法案的实施,对于巴西、巴拉圭等出口牛原料皮较多的且跟森林毁坏有关联的国家影响较大。对于中国皮革行业来说,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皮革产品以皮革制品为主,出口牛原料皮较少。2023年,中国出口欧盟牛半成品革108.4吨,金额108.8万美元;出口牛成品革262.1吨,金额417.8万美元;未向欧盟出口生牛皮产品。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该法案的实施对我国皮革行业的影响较小。但从长远发展看,行业和企业仍然要重视该法案所涉及的原料皮追溯问题。
近日,由我国主导提出的首个皮革制品领域国际标准提案ISO/NP 18270《家居用皮革制品分类和性能指南》,在经过小微调整和编辑修改后,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120/SC 3皮革制品分技术委员会第8次全体会议有关决议,经ISO中央秘书处批准,已直接跳过CD(委员会草案)阶段进入到DIS(问询草案)阶段,拟于2024年3月公开征求意见。此前,全国皮革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组织有关国内技术对口专家召开2次专题会议对标准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届时,欢迎各相关方对DIS稿研提有关意见。
中国网财经1月11日讯(记者 段思琦)近日,国家标准《老人鞋》正式发布,并将于2024年7月1日起实施。《老人鞋》国家标准的发布,对推动整个老人鞋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品质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老人鞋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2.8亿人。“老人鞋”产品作为鞋类市场近些年兴起的一个细分领域,一直呈快速发展态势。市场研究公司CRI预测,2024年,我国“老人鞋”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元。但目前市面上的“老人鞋”产品主要执行GB/T 15107-2013《旅游鞋》和QB/T 2955-2017《休闲鞋》标准。根据中国质量报近日报道称,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商家都将“软底”“舒适”“一脚蹬”等作为卖点,而其所对应的软弹助力、不捂脚、鞋头加宽、高弹缓震走路省劲脚不累、不易滑、无需弯腰系鞋带等性能指标,因无标可依,导致商家自说自话,无法实现有效监管。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标准的引导和规范。2020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印发《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老年人足部健康研究,开发具有防跌倒等功能的老年鞋。2021年4月,国家标准委印发《2021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积极推动老年用品标准制定,重点开展适老家电、一次性纸制品、老年鞋标准制修订,推动建立老年用品标准体系。2021年8月,国家标准委下达国家标准《老人鞋》立项计划。历时3年多,由足力健老龄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十二家单位共同起草的《老人鞋》国家标准终于发布。《老人鞋》国家标准中,除规定“老人鞋”耐穿用要求外,还对“老人鞋”款式设计(有效跟高、鞋带、反光条、鞋头等)和特殊的舒适卫生性能技术指标(微孔底压缩变形性、防滑性能、整鞋缓震性能、粘扣带抗疲劳性能、保温性能、抗菌性能等)均进行了规定,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对鞋的特殊需求。鞋标委秘书长桑军近日表示,《老人鞋》国家标准的发布,结束了该行业 “无标准可依”的现状,该标准不仅是贯彻国家促进老年用品及标准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行业发展和老年人权益保护的迫切需要,通过本标准的制定,将有效规范和引领老人鞋产业发展。足力健相关负责人表示,《老人鞋》国标的发布对于足力健品牌本身极具深远意义,我们将持续深耕老人鞋细分赛道,产品严格按照国标的要求规范,甚至高于国标要求,持续强化自身专业能力,夯实行业领导者地位。
2023年7月20日,由全国皮革工业标准会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皮标委”)主办,四川大学协办的《无铬鞣鞋面用皮革》行业标准宣贯及技术研讨会以线上会议的形式顺利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石碧教授,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王亚楠教授,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检测标准部主任桑军博士,以及来自全国的皮革上下游生产企业、品牌方、检测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的近百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皮标委秘书长李刚主持。嘉宾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石碧致辞,并就无铬鞣制技术作简要介绍,指出了无铬鞣对于皮革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肯定了标准化工作对行业的引领作用。报告分享会上,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王亚楠教授作《无铬鞣新时代—皮革无铬鞣技术的发展与演进》主题报告分享,分别从国家战略层面和行业关注层面阐述了无铬鞣制技术体系的重要性,并与铬鞣对比分析了无铬鞣技术的先进性和生态性,总结展望了无铬鞣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标准宣贯作为QB/T 5796—2023《无铬鞣鞋面用皮革》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检测标准部主任桑军博士就该标准的制定背景、制定过程、指标定值、检测方法等方面对标准内容进行了全面解读,并就各相关方反馈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释疑。技术研讨最后,在技术研讨环节,石碧院士、王亚楠教授、桑军博士和与会代表针对标准以及无铬鞣技术在行业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和意见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本次标准宣贯及技术研讨会使各利益相关方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本项标准的内涵和无铬鞣技术对行业发展的划时代意义,统一了认识,为标准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会议在各相关方的大力支持下获得圆满成功。
4月19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2022年)》并介绍有关情况,以下为文字实录: 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新闻宣传处处长唐冀平: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场监管总局专题新闻发布会,共同见证《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2022年)》的发布。“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标准就是一种规矩,是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2022年,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标准化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今天,我们邀请到标准创新司司长肖寒先生、标准技术司一级巡视员国焕新先生、中国标准出版社社长王海东先生、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李爱仙女士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首先请肖寒先生介绍有关情况。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司长肖寒: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同见证《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2022年)》的发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要求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会同各地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狠抓落实,2022年标准化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一是在国家标准方面。2022年,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国家标准2266项,批准发布国家标准样品238项。截至2022年底,国家标准共43027项,国家标准样品共4080项。二是在行业标准方面。2022年,备案行业标准3501项。截至2022年底,共批准设立73类行业标准,备案行业标准共78431项。三是在地方标准方面。2022年,备案地方标准8600项。截至2022年底,备案地方标准共61969项。四是在团体标准方面。2022年,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公布17675项团体标准。截至2022年底,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累计公布51078项团体标准。五是在企业标准方面。2022年,企业通过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自我声明公开标准470738项,涵盖产品721585种。截至2022年底,共有402284家企业通过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自我声明公开标准2621816项,涵盖4358182种产品。六是在标准化技术组织方面。2022年,新成立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5个。截至2022年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1319个,包括546个技术委员会(TC),756个分技术委员会(SC)和17个标准化工作组(SWG)。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技术委员会97个,占比7.35%;第二产业技术委员会1016个,占比77.03%;第三产业技术委员会168个,占比12.74%;社会公共事业技术委员会38个,占比2.88%。七是在标准化试点示范方面。2022年,各地开展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项目500个。截至2022年底,各地开展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共计7723个。八是在标准国际化方面。2022年,积极推动ISO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伦敦宣言》实施,参与《ISO和气候变化》白皮书的制定,推动ISO新成立小水电、供热管网等4个新的技术机构。2022年,大力推进标准化双多边合作,与巴基斯坦、埃及、欧洲标准组织等14个国家标准化机构和区域标准组织签署标准化领域合作文件及行动计划,成功举办金砖国家标准化合作部长级会议及系列相关配套活动,组织举办“一带一路”国家援外培训班8期,为26个国家培训275名标准化管理人员。发布国家标准外文版335项。我先简要介绍这些内容。下面,我非常愿意和我的同事一道回答大家的问题。谢谢大家!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新闻宣传处处长唐冀平:谢谢肖寒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标准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重要纽带,是市场创新成熟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标准促进创新发展情况怎样?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司长肖寒:标准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在引领产品质量提升、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标准化与科技创新正在深度融合。截至2022年底,我国设立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近30个,科技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的比率不断提高,预计到2025年,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研究成果的比率达到50%以上,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效能不断释放。另一方面,市场主体标准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一是团体标准供给旺盛,2022年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公布17675项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化活跃度持续提升,2022年企业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声明公开47万多项标准,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和发展状况持续改善。二是企业标准“领跑者”引领性显著提高,截至2022年底,共有1679家企业的2856项企业标准成为“领跑者”,通过高水平标准引领,增加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支撑高质量发展。三是企业标准化发展意识更加主动。截至2022年底,全国有30个省市223个市(区)、5万多家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开展对标达标活动,累计发布对标结果11万多个,涉及1800余类产品和服务门类;重点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主要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标准化创新取得较大进展,得益各部门各方面的有力支持。2022年,市场监管总局与全国工商联联合印发了《标准化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3年)》,举办“2022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大会暨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周”活动;市场监管总局与国资委共同举办中央企业质量提升标准创新大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标准委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国家标准委和中国贸促会首次签署合作备忘录并制定实施2022年行动计划,拓展国际标准化工作新路径,服务企业海外市场拓展;国家标准委组织开展2022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评选,全社会支持市场主体标准力度越来越大;国家标准委开展2022年度ISO、IE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考核评估,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和水平。光明日报记者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去年以来,我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制定了哪些国家标准?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一级巡视员国焕新:标准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2022年,国家标准委围绕农业农村、食品消费品、制造业、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加大标准化工作力度,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引领产业发展持续取得新成效。一是农业农村领域标准供给更加充足。全年发布农业领域相关国家标准170项,总数达到3928项。新建水稻良种繁育等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34个,启动38个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农业农村标准实施力度不断加大。二是食品消费品领域标准基础更加坚实。全年发布食品消费品领域相关国家标准308项。截至2022年底开展消费品标准化试点105个,我国重点领域的主要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达到95%。三是制造业领域标准支撑更加有力。制定高端装备制造强基标准化工作方案,持续实施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全年发布材料与装备制造领域相关国家标准728项,包括刻蚀机、增材制造等技术标准60余项,重点领域装备制造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90%。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总数达到49个,形成了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的良好态势。四是服务业标准覆盖更加广泛。全年发布服务业国家标准107项,新增服务业标准化试点176个,截至2022年底,总数达到1304个。一批服务业标准成效突出,比如《电子商务物流可循环包装管理规范》等快递绿色包装国家标准有效助推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截至2022年9月,全国快递行业累计投放可循环快递箱(盒)978万个,回收复用瓦楞纸箱6.4亿个。五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更加便民。全年发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国家标准71项,新增标准化试点121个。全国行政管理和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推动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创新。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中小学数字教材、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险自助银行网点服务要求等国家标准实施深受群众好评,冰雪运动、冰雪装备等一批标准有力支撑“后冬奥时代”。六是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布局更加落地。成立了院士牵头、多方参与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编制出台《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组织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下达72项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专项计划。经济日报记者近年来,各地都很重视标准化工作,地方标准化工作有哪些亮点?作为国家级的标准化研究机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服务地方标准化工作方面有哪些举措?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李爱仙:近年来,各地越来越重视标准化工作,自《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发布以来,各省市纷纷发布贯彻落实纲要的相关文件。从《发展报告》来看,2022年地方标准化工作呈现两大特点:一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标准活跃程度相对较高。截至2022年底,在团体标准方面,广东、浙江、山东、北京、上海、江苏均公布超过1000项团体标准。在自我声明公开方面,位列前五的山东、浙江、广东、江苏、河北,其声明企业数量均超过2万家。在对标结果发布方面,浙江、山东以及河北发布对标结果均超过2万个。在企业标准“领跑者”方面,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北京的“领跑者”企业数均在100家及以上。二是标准化技术支撑能力呈现一超多强特点。从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布来看,截至2022年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数量在30个以上的有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山东、辽宁、天津、浙江、河南、陕西、四川以及湖北共12个地区,其中北京一地共承担了643个秘书处,占总数的48.75%。从标准研制贡献能力看,各地区参与国家标准起草单位数量排名前十的依次是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福建、安徽、四川、河南。排名第一的北京有1887家。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全面提高标准化服务效能,在服务地方政府方面开展了《纲要》实施落地、“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优化、能效水效实施、信用管理、标准实施评估等一系列工作,特别是在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作出积极贡献:一是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落实浙江省政府与国家标准委省部合作计划重点内容,为16个地方政府、6个行业组织、10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标准化服务,建设完成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云平台、长三角对标研究中心数字化平台。二是支撑雄安新区标准化建设,承担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作开展雄安新区农业农村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推进人居环境评价和数字乡村建设项目合作,承担雄安绿色低碳与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支撑发布雄安地方标准39项。三是支撑山西省高质量发展,拓展山西创新平台业务,推动构建的山西省碳达峰、新材料、煤矿智能化等相关重点领域标准体系,融合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及要素链,支撑山西省全方位高质量政策实施和市场体系建设。四是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支撑重庆市金融改革的团体标准研制,为重庆当地银行改革政策研究提供综合标准化咨询服务。下一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将加快创新发展布局。推动重点区域业务发展,持续推进中标长三院、山西转型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国金认证中心等创新发展平台建设,探索在宜宾建立高质量发展创新基地,为促进科研业务发展内引外联起到良好聚合互补作用。人民网记者标准化备受社会关注,学习标准知识,了解标准数据,有什么便利的途经?中国标准出版社社长王海东:宣传推广标准化知识,让社会更方便了解标准化信息,国家标准委非常重视,中国标准出版社作为国家标准的法定出版发行机构,认真落实国家标准委的工作,积极推进标准化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服务工作。成立60年来,我们累计出版发行了各类标准12万项,包括国家标准7万项,行业标准3.7万项,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国际标准1.3万项。经过60年的积累,我们掌握了海量的各类标准数据资源,以及各类标准的实时动态变化情况。近年来,中国标准出版社顺应时代发展,积极、主动推动转型和创新,我们正在由传统的纸质标准出版发行机构,向现代的质量标准数据信息综合服务供应商转变。一是标准在线起草系统开发建设方面,中国标准出版社针对当前标准化文件编写工具软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机器可读、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研发出新一代标准编写系统,也就是标准在线起草系统。在线起草系统可实现标准文件全媒体数据的结构化、碎片化存储,为提供专业的知识服务运营平台和标准文件资源的大数据中心建设奠定基础,为提高运营能力和提升垂直领域知识服务能力提供支撑。近期我们召开了标准在线起草系统上线运行论证会,将根据论证会意见对系统进行完善后上线运行。二是标准知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我们开展了标准数据资源结构化加工,建设了数据分析系统,为广大用户提供标准智能检索、比对分析、多语种翻译等专业服务。我们还建设了数据服务体系,为广大用户提供标准信息数据综合服务、各行业标准专题服务和标准定制服务。三是标准知识传播渠道和平台建设方面,我们开发建设了中国标网,实现了标准智能检索、标准综合服务、标准电商平台三大功能。我们建设了标准远程投送系统,为广大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标准购买服务。四是标准化教育培训方面,我们对千余名TC委员开展了标准编写质量提升培训,我们联合相关单位面向广大企业启动了标准化职业教育培训,我们与深圳技术大学合作出版标准高等教育课件,计划5年内完成100本教材及100个课件的开发和出版工作。我们立足多年积累并拥有的海量的质量标准、政策法规数据资源,致力于服务广大市场主体,满足大型企业对于质量标准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综合需求。法治日报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请问在标准制度型开放方面目前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工作举措?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司长肖寒: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持续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一是鼓励外资企业的专家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2022年,我国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新增外资企业委员752人。二是注重采用国际标准,提升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2022年,有792项国家标准采用了ISO、IEC国际标准。三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2022年,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气候变化政策文件的制定,ISO官网专门刊文表彰我国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贡献。四是积极开展标准化对外交流合作,东北亚、中欧、中德、中俄等标准化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推动与14个国家、区域标准化机构签署合作文件,截至2022年底,我国与63个国家、地区标准化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6份标准化双多边合作文件。五是持续推进国家标准外文版工作,2022年,全年发布国家标准外文版335项,涵盖大宗贸易商品、对外承包工程、节能低碳、装备制造、服务业等领域,水电、公路标准在海外工程中进一步得到广泛应用。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部署要求,制定实施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的指导文件,以高标准促进高水平开放。一是以标准“软联通”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方面,强化标准与规则、规制、管理等有机衔接,加强标准化双多边合作,以标准“软联通”助力国际经贸合作“硬机制”,全面提升经贸合作质量和水平。二是推进标准“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双向开放。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转化运用的能力水平。支持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绿色金融、数字领域等国际标准制定,贡献中国智慧。加大中国标准外文版编译力度,着力提升中国标准体系开放水平。持续推进国际国外先进标准转化工作,大力推动中外标准互认,提高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三是形成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积极履行我国担任国际标准组织常任理事国义务,持续参与国际标准组织治理和政策规则制定,提升国际标准化综合贡献率。为内外资企业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标准化环境,进一步提高外资企业专家参与我国标准制定比例。研究建立统筹推进标准化与科技、产业、金融等对外合作交流的工作机制,深化拓展互利共赢的国际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新闻宣传处处长唐冀平:因为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想了解其他问题,欢迎会后与我们新闻宣传司联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供稿:新闻宣传司责编:张 甜 李亚楠制作:刁 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办公厅(室),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办公厅,有关人民团体办公厅(室):现将《2023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3年3月21日(此件公开发布) 2023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 2023年标准化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加快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紧紧围绕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标准供给,强化标准实施,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努力提升标准化治理效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标准支撑。一、加强新兴技术领域标准研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1. 制定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指导性文件,建立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在科技研究中强化标准核心技术指标研究,及时将先进适用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2.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和服务体系,推动建设科技成果标准化服务平台,加强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3. 瞄准重要领域和交叉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加快工业母机、半导体设备、工业软件、新材料、新型储能、核心元器件等领域标准制定。4. 整合优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上下游产业健康发展。5. 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高技术船舶、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标准体系。二、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6.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质量及监测评价、农业投入品管控、种子种畜禽、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分级、农产品包装储藏及流通、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7. 加快推进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治理、新型城镇化等领域标准研制,推进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8. 制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9. 大力开展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建设。10. 制定一批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的关键核心标准。11. 实施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强基工程,加大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标准研制力度,部署一批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项目。12. 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加强航空航天、增材制造等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推动重要基础领域标准国内国际同步制定。13. 推进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工程,在工业母机、农机装备、稀土等重点行业分析产业链标准需求,绘制产业链标准图谱,立项和发布一批产业链相关标准。14. 实施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行动,加强5G、IPv6、北斗导航、信息安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领域核心标准研制和标准体系建设。15. 加快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数字化融合标准研制,健全智慧社会、智慧城市等标准体系,加强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标准体系研究及关键标准研制,围绕构建数据基础制度,逐步完善数据要素管理主要领域关键环节标准,在经济社会全域推动数字化升级改造。16. 提升冷链物流、逆向物流、国际货运、数字金融、资产管理、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标准水平,加大平台经济标准制修订力度。17. 进一步完善文化、广电视听、旅游、体育、休闲、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标准研制。三、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助力美丽中国建设18. 修订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加快制定食用农产品限制过度包装强制性国家标准,修改完善食品化妆品限制过度包装标准。19. 加强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标准实施宣贯培训,出台标准解释。开展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试点。20. 加强节粮减损相关标准制修订,推进粮食储备中损耗评价方法标准研制。21. 推动将制止餐饮浪费要求纳入现行国家标准,进一步强化分餐制、餐饮业供应链管理等国家标准的实施应用。22. 积极稳妥推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印发双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下达一批双碳标准专项计划。23. 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做好碳排放核算、重点行业减排降碳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生态碳汇等标准制修订。24. 进一步健全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体系,扩大绿色产品覆盖面。提升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仓库评价标准水平。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生态旅游等标准。25. 健全矿山废石利用等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标准,开展产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综合利用标准研制,完善用水定额标准体系。26. 持续完善大气、土壤、水、噪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标准,健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标准体系。27. 加强海洋、湿地、林地、矿山等生态保护修复标准制修订,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效益评估标准制定。四、织密筑牢标准安全网,切实统筹发展和安全28. 强化安全生产国家标准统筹协调,印发安全生产标准制修订统筹协调工作细则。29. 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加强公共安全基础、矿山安全、危险化学品、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特种设备、粮食和物资储备等领域标准制修订。30. 实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一批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实施应用基地。31. 加强社会治安、刑事执法等领域标准研制,推进刑事技术、法庭科学、司法鉴定标准制修订,推进应急管理、社区治理、司法行政等领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建设。32. 完善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强化数据采集、处理、出境等活动的安全管理和保护要求。持续建设汽车信息安全标准体系。33. 加快研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云计算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等国家标准,开展后量子密码、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标准前瞻研究和规划布局。开展智能电视数据安全标准研制。五、强化民生领域标准供给,助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34. 实施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专项行动,加快适老化改造标准制定,完善老年人交通出行、消费、办事等高频事项服务标准。35. 加快推进儿童家具、玩具等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着力推动婴童运动防护、居家防护等用品标准制定。36. 组织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加快社会保险、公共文化、残疾人服务等领域标准制定。37. 加强全民健身标准制定,发布一批群众性冰雪运动标准。38. 强化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社区治理等标准推广普及,研制行政许可事项清单规范、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加快一件事一次办、帮办代办等政务服务标准研制。39. 加快中医器械、中医临床、新兴医疗器械等领域标准制修订,加快康复辅助器具产品和配置服务标准研制。40. 持续推动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接轨,研制家用电器、家具、服装、羽绒制品等大宗消费品质量分级标准,推进化妆品、运动器材、眼视光等标准制定。41. 持续推进保健食品等领域食品质量标准制定,强化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调配套。42. 大力实施城市标准化行动,开展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深入推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标准的制定与实施。43. 推动智能社会治理相关标准研制,加快构建智能社会治理标准化体系。六、加强标准化国际合作,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44. 履行我国担任国际标准组织常任理事国义务,持续深化参与国际标准组织治理和重大政策规则制定,贡献中国智慧。45. 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积极参加数字技术、脑机接口、人工智能、可持续电气化交通等领域国际标准化活动。46. 开展国际标准化技术机构国内对口单位考核评估,提升我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47. 推进标准化双多边合作机制建设,加强金砖国家、东北亚、太平洋地区标准交流,深化与泛美、欧洲、非洲等区域标准化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48. 举办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国际标准化论坛等高端国际会议,深化标准国际交流。49. 加大国家标准外文版编译力度。七、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激发标准化发展内生动力50. 认真抓好《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宣贯实施,持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优化完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及信息系统,进一步缩短国家标准制修订周期。51. 构建更加权威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52. 深入推进医疗器械强制性标准体系优化、完善工作。53. 研究建立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布局一批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点,常态化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强化结果应用。54. 部署开展国家标准年度复审工作,推进标准更新升级。55. 深入开展重点领域标准体系优化,持续提高标准质量水平。56. 推动推荐性国家标准采信团体标准,研究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采信团体标准相关制度。57. 推动构建协调配套的国家标准样品体系,完善食品消费品、有色金属、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标准样品。58. 开展行业标准代号和管理范围协调确认工作,推进国防工业等行业标准体系精简优化,加强行业标准备案管理。59. 依法严格限定地方标准制定范围,强化地方标准备案管理。60. 推进区域标准化机制创新,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标准化协调推进工作组,深化海峡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61. 推动上海、山东、浙江、黑龙江等地开展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率先实现“四个转变”。62. 开展团体标准组织发展能力评价试点,完善团体标准组织评价机制。63. 开展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引领团体标准高水平供给。64. 组织实施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工作,建设一批标准创新型企业。65. 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引导企业争创一批高质量的标准。66. 鼓励地方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培育和评价,打好企业标准化工作基础。67. 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编制新一轮专项行动计划,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高质量对标行业典型的宣传推广。68. 举办中国标准化大会(2023),加强标准化改革创新和理论实践交流。69. 举办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周活动,提升民营企业标准化能力。70. 推进标准数字化,加强标准数字化体系建设,制定一批数字化基础标准。开展标准数字化路线图研究,围绕重点领域开展标准数字化应用试点。71. 持续提升军民标准通用化水平。72. 研究起草加强标准实施监督的指导意见。73. 开展标准实施监督专项检查,推动建立标准实施数据库。八、健全标准化工作体系,不断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74. 抓紧修订《行业标准管理办法》《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等部门规章。75. 加强标准版权政策研究,推动强制性国家标准采标工作的规范化。76. 推动建立标准融资增信、标准呈缴等创新制度。77. 围绕新兴融合、绿色低碳等领域组建一批标准化技术组织。78. 持续推进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考核评估,推动转化、整合、重组和调整一批技术委员会。79. 深入实施跨行业跨领域相关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络机制,重点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委员会协同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80. 开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对应关系梳理工作,提升技术委员会与国际技术机构对应程度。81. 继续扩大吸收外资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和技术委员会活动。82. 积极推进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国家标准验证点建设。83. 制定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84. 优化标准化相关领域专业设置,推广标准化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应用,加快培养标准化技术技能人才。85. 建设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建立国际标准化人才库。86. 开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利用“委员课堂”培训,提升委员和专家工作能力。开展技术委员会典型经验交流推广。87. 培育发展标准化文化,结合世界标准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以及重要标准发布实施的关键时点,强化标准化宣传培训,深入开展重要标准解读。88. 加大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奖成果宣传,激发标准化工作活力。89. 把党的全面领导和政治建设贯穿到标准化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要求,加强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